醫管局MRI轉介:常見疾病案例及檢查應用

  • Jamie
  • |
  • 2025/06/19
  • |
  • 0
  • |
  • 健康

亞洲醫學診斷中心好唔好,醫管局轉介mri

MRI在診斷中的重要性

磁力共振成像(MRI)作為現代醫學診斷的重要工具,因其無輻射、高解析度的特點,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檢測與診斷。相比於X光或CT掃描,MRI能提供更清晰的軟組織影像,尤其適合腦部、脊椎、關節及腹部等部位的檢查。在香港,醫管局轉介mri檢查的案例逐年增加,根據2022年醫管局報告,全年MRI檢查數量超過15萬次,其中腦部與脊椎檢查佔比最高,分別達到35%與28%。

對於患者而言,MRI的早期診斷能大幅提升治療效果。例如,腦部MRI可及時發現中風或腫瘤,脊椎MRI能準確定位椎間盤問題,而關節MRI則有助於運動損傷的評估。此外,香港部分私立機構如亞洲醫學診斷中心也提供高品質的MRI服務,許多患者會詢問「亞洲醫學診斷中心好唔好」,實際上該中心配備了先進的3T MRI設備,並由資深放射科醫生負責解讀報告,專業性與權威性均獲業界認可。

腦部MRI:中風、腦腫瘤、腦部炎症等

腦部MRI是診斷中風、腦腫瘤及腦部炎症的黃金標準。以中風為例,MRI能清晰顯示缺血性或出血性病變,幫助醫生制定緊急治療方案。2023年香港衛生署數據顯示,中風佔本地死亡原因的第四位,而早期MRI檢查可將治療窗口期延長至6小時以上,顯著改善預後。

案例分享:一名58歲男性因突發性頭痛與肢體無力就醫,透過醫管局轉介MRI後,發現右側大腦半球有急性缺血性病灶。檢查結果顯示血管阻塞位置(見下表),及時接受溶栓治療後症狀明顯緩解。

檢查項目 結果
腦部MRI(T2加權) 右側大腦中動脈供血區高信號
彌散加權成像(DWI) 急性缺血性病變

此外,腦腫瘤患者亦可透過MRI追蹤腫瘤大小與周圍組織關係。例如,膠質瘤在T1加權影像中呈低信號,而注射造影劑後可進一步區分腫瘤邊界。

脊椎MRI:椎間盤突出、脊髓損傷、脊椎腫瘤等

脊椎MRI能精準評估椎間盤突出、脊髓壓迫或腫瘤侵犯等問題。根據香港骨科醫學會統計,約20%的慢性腰痛患者最終需接受MRI檢查,其中椎間盤突出佔70%以上。

案例分享:一名45歲辦公室職員長期腰痛合併右腿麻木,經醫管局轉介MRI後發現L4-L5椎間盤向後突出5mm(如下表)。透過影像導引注射治療,患者症狀逐步改善。

  • 檢查結果:
  • L4-L5椎間盤後突伴神經根壓迫
  • T2加權影像顯示髓核脫出

脊椎腫瘤的診斷同樣依賴MRI,尤其是多發性骨髓瘤或轉移性腫瘤,可透過脂肪抑制序列明確病變範圍。

關節MRI:膝蓋、肩膀、髖關節等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常需關節MRI評估韌帶、肌腱或軟骨狀況。以膝關節為例,前十字韌帶(ACL)撕裂在MRI上表現為纖維中斷與周圍水腫,而半月板損傷則呈現線狀高信號。

案例分享:一名30歲足球運動員在一次比賽中扭傷膝蓋,經亞洲醫學診斷中心檢查後確診ACL完全斷裂(見下表)。該案例也反映患者對「亞洲醫學診斷中心好唔好」的疑問,實際上其3D重建技術能立體展示損傷細節,協助外科醫生規劃手術。

損傷類型 MRI表現
ACL斷裂 韌帶連續性中斷,T2高信號
內側半月板撕裂 III級信號延伸至關節面

腹部MRI:肝臟、胰臟、腎臟等疾病診斷

腹部MRI對肝臟腫瘤、胰臟炎或腎臟囊腫的診斷價值極高。例如,肝細胞癌在動脈期呈現明顯強化,而膽管癌則表現為延遲期周邊增強。香港肝癌基金會指出,早期MRI篩查可將肝癌五年存活率提升至50%以上。

案例分享:一名60歲B型肝炎帶原者透過醫管局轉介MRI發現2cm肝右葉腫瘤(如下表),經手術切除後恢復良好。

  • 關鍵發現:
  • 動脈期結節明顯強化
  • 門靜脈期造影劑洗脫

其他MRI應用:心臟MRI、乳房MRI等

心臟MRI可評估心肌梗塞範圍或心肌病變,而乳房MRI則用於高風險族群的乳癌篩查。香港乳癌基金會建議,BRCA基因突變攜帶者應每年接受乳房MRI檢查,其敏感度高達90%。

透過MRI早期診斷,改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MRI的多元應用能大幅提升疾病診斷率。無論是醫管局轉介MRI或私立機構如亞洲醫學診斷中心,選擇專業的影像服務並配合醫生建議,是改善預後的關鍵。早期發現不僅能降低治療難度,更能節省長期醫療成本,值得公眾重視。

index-icon1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