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認識分離焦慮的利與弊

  • Wanda
  • |
  • 2023/10/10
  • |
  • 24
  • |
  • 健康

如何正確認識分離焦慮的利與弊

有些寶寶的先天氣質比較容易焦慮,有些則是後天環境與帶養方式所影響。寶寶如果比較容易出現分離焦慮,媽咪要更有耐心,漸進式讓寶寶養成安全型依附關係。

父母一離開,就開始哭。別擔心,這是因為你的孩子開始有分離焦慮症了。下面是如何正確認識分離焦慮的利弊和分享如何改善情況。

分離焦慮的表現

當嬰兒與主要照顧者分離,或主要照顧者離開視線時,會焦慮不安,哭鬧不休;大一點的嬰兒可能會咬手指。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多為媽媽們,有時也可能是保姆或其他照顧寶寶最多的人。寶寶會關注“誰會在我需要的時候經常照顧我,陪我玩”。

分離焦慮發生的關鍵時期

分離焦慮的出現與親子依附關係的建立有關。心理學家說,當親子依附不理想時,寶寶的分離焦慮會更明顯。雖然,當媽咪突然離開寶寶的視線,或者臨時請保姆照顧寶寶,是分離焦慮出現的自然反應。

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可以改善分離焦慮

0-2歲的焦點仍然是依附關係的建立。如果你太早把孩子送走,孩子跟媽媽就沒有那麼親近了。

安全依附的表現是:“雖然媽咪不在視線範圍內,但是寶寶還是很放心的,比如知道媽咪在陽臺或者別的地方曬衣服,不會離開自己。」

分離焦慮的發展階段

寶寶大約6、7個月開始,會更加需要留意自己照顧者有沒有在身邊。這個年齡對「分離」會開始有一些反應,例如:不安、哭泣、左顧右盼想找一下生活照顧者。不過對於這個年齡的分離產生焦慮大多還不會表現得很明顯。到了1歲半左右,則是分離以及焦慮的高峰期。寶寶的情感依附、信任感,都在不斷持續發展與建立中,尤其如果媽咪不告而別,寶寶的反應會更強烈,例如:緊黏在媽咪的身上不肯下來、或是媽咪到哪里都跟著。

分離焦慮什麼時候結束

心理學家指出,分離焦慮癥結束的年齡並不一定。有的寶寶對大人的依附建立得很好,即使大人離開,也會更早離開分離焦慮期;其他人需要很長時間。無論依附關係是否理想,最直接的接受階段就是上幼稚園的時候。如果寶寶能接受與大人分離,很快融入環境,說明分離焦慮不明顯。

媽媽及時關注寶寶的分離焦慮現象,併發展他們之間的依附關係。有的寶寶哭了很長時間,但是大人忽視了孩子的需要,導致寶寶逐漸疏遠了大人,分離焦慮更加明顯。長時間的忽視會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變得對他人沒信任感、容易疏遠別人。

分離焦慮,其實也有很多優點

分離產生焦慮也不一定只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其實它亦有正面的影響,畢竟可以適度的分離以及焦慮問題也是自我管理保護的機制,仍有其必要性(當照顧者不見了,會想找照顧者)。

寶寶可能有自閉症嗎?

如果寶寶對分離沒有焦慮,對大人的離開沒有反應,平時不抱抱,不笑,說話很慢,總是忽略或不回應別人,對別人沒有興趣,與大人沒有情感交流,那麼就說明寶寶有自閉症的可能。一些自閉症可以在一歲半到兩歲時被診斷出來。

陌生人焦慮

所謂陌生人的焦慮,指的是對陌生人靠近的恐懼,但長時間在一起玩會逐漸變得熟悉。當 覺得和陌生人在一起很安全的時候,他就會走過來。例如,有些人看到親朋好友的寶貝很可愛,第一次見面就想抱抱寶寶,捏捏他的臉頰,實際上可能會讓寶寶感到不安和對陌生人的焦慮。陌生人焦慮是一種正常的反應,是一種重要的保護機制。

 
index-icon1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