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建設下的分布式能源資源綜合利用

  • scalett
  • |
  • 2021/09/14
  • |
  • 54
  • |
  • 綜合

北極星環保網訊: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梯級利用為主的分布式能源快速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更是在今年不斷刷新增長記錄,呈現爆發式增長。分布式能源在快速增長的同時,發展模式也逐步趨向多元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多能互補、“互聯網+”智慧能源、新能源微電網等綜合試點不斷湧現,但以各種廢棄資源的綜合利用為主的分布式能源模式仍然較少。從分布式能源資源、技術和係統三個層麵來說,城鎮生活垃圾、農業廢棄物等都屬於可利用的分布式能源資源,相關技術的應用和係統的集成都是實現分布式能源資源綜合效益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城市垃圾和農村環境汙染等問題已不容忽視,通過資源綜合利用方式對城市和農村廢棄物進行就地的資源化、能源化利用勢在必行。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指出,我國仍處於城鎮化率30%—70%的快速發展區間,延續過去傳統粗放的城鎮化模式會帶來一係列資源環境問題,應轉型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新城鎮、新農村兩手抓

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實際上講的是兩個方麵的事情,一麵是新城鎮的建設,解決城鎮地區人口密度和資源需求增長帶來的資源、環境問題;另一麵則是新農村的建設,解決農村地區農村人口減少、資源集中後,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問題。兩者缺一不可,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兩方麵都需要處理好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問題。在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同步開展以廢棄物的分布式能源資源綜合利用,無疑將對城鎮和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也將成為新型城鎮化中的一抹亮色。

在城鎮地區,首要解決的是日益嚴重的“垃圾圍城”問題,以城鎮垃圾綜合處理為核心的分布式能源利用模式將成為關注重點。目前,國家已陸續出台多項政策法規,積極推動垃圾綜合處理和循環利用技術的應用,如開展園區實施改造試點,建設餐廚回收利用體係、國家循環經濟教育示範基地和循環經濟示範市縣等。10月份,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聯合出台《關於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提出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布局建設50個左右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基地服務區域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提高30%以上的城市綠色循環發展目標。

《指導意見》提到的城市廢棄物包括建築垃圾、餐廚垃圾、廢紙、生活垃圾等,通過資源循環利用基地進行分類利用和集中協同處置,實現廢棄物的無害化、資源化利用。基地通過與城市垃圾清運和再生資源回收係統對接,形成一個資源循環利用的城市生態圈,實現城市發展與氣候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將成為破解垃圾處置“鄰避效應”的重要途徑,並為分布式能源發展提供巨大的發展機遇,實現以資源循環利用為主、能源利用為輔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農村地區,首要是解決農村廢棄物處置不當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問題,其中包含大量可供開發利用的生物質能源資源。國家《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生物質能是唯一可轉化成多種能源產品的新能源,通過處理廢棄物直接改善當地環境,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綜合效益明顯。如秸稈、樹皮等農林廢棄物和人畜糞便等農村生活垃圾,通過生物天然氣、熱電聯產、垃圾製氣等方式進行有效處理,不僅可挖掘農村能源資源利用潛力、增加本地能源供給,還有利於當地農業、生態環境、生活衛生的發展和改善,對於美麗新農村建設和綠色能源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加強廢棄物回收利用

對於廢棄物這類特殊的分布式能源資源,我們要既防且用,防的是其汙染環境,用的是其剩餘價值。防就是用,用就是防。隻有通過對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和資源利用,才能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保護氣候生態環境。例如,農村的秸稈和人畜糞便,利用好了可以是豐富的沼氣資源和有機肥料,堆棄不用或者露天焚燒都會帶來嚴重的空氣汙染,同時也是農村生活品質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隱患。此外,秸稈和糞便自然發酵產生的甲烷如不利用則無法進入碳循環,其溫室效應和後續的治理難度都遠超過二氧化碳。但由於人口分散、資源收集困難和城鎮化農村用能需求降低等原因,秸稈等生物質資源供大於求,堆置、焚燒等現象屢禁不止。為此,很多地方也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如哈爾濱市對秸稈能源化利用項目給予補貼,通過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和原料化等秸稈利用技術,促進秸稈綜合利用向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從源頭上控製秸稈焚燒現象的發生。

十九大已將建設生態文明作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能量守恒,物質不滅,這是自然界的規律。我們在發展初期往往更關注於能源價值,而較少關心能源資源本身。實際上,各種能源資源在開采和利用之後,無論是作為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還是焚燒後剩餘的灰燼殘渣,都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重新返回自然界的生態循環,而不是變成廢棄物和汙染源。物質可以循環利用,能量也將持續流轉,從而形成一個閉環係統。理想的生產、生活方式,不僅僅是對資源吃幹榨盡不浪費,更是要從根子上消除廢棄物。

政策、技術有待完善

與此同時,也應認識到我國在分布式能源的資源綜合利用方麵仍存在很多問題,與國外發達國家也存在較大差距。實際上,我國對城鎮垃圾處理和農村生物沼氣發展等方麵的政策支持力度一直很大,但在麵對城鎮化過程中的新形勢、新問題時仍需要調整和完善。以農村沼氣發展為例,在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農村戶用沼氣建設需求急劇萎縮、運維服務機製不完善、重複投資建設等導致的設備設施產出率、利用率低的問題,嚴重阻礙了農村生物沼氣的推廣應用。

政策的宣貫效果和公眾的參與度也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例如,在垃圾分揀方麵,城市垃圾箱基本都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個,但真正能夠快速判斷並準確無誤地將手中垃圾扔入的人並不多。生活垃圾方麵更是差距較大,我們的生活垃圾幾乎沒有任何分裝就統一扔入垃圾箱。在一些發達國家,生活垃圾是嚴格分揀的,每個家庭都需要做好自己的垃圾分包,要求十分精細,在日本甚至小到塑料瓶和瓶蓋都是分開處理的,這都與其政策引導和社區宣傳密不可分。我們也看到一些可喜的變化,比如太原市提出的生活垃圾分類和回收處理的實施方案,就強調了政府推動和全民參與,鼓勵居民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分階段擴大試點對象和範圍。


本文來源:http://huanbao.bjx.com.cn/news/20171227/870448.shtml

index-icon1

推薦文章